来源:河工新闻网 时间:2025-07-29
“第一次穿飞行服时,腰带都系不好,是旁边的小伙伴帮我拉了一把。”来自丰润区的四年级学生少卿攥着刚领到的“希望之星”卡片,眼睛亮晶晶的。这个夏天,他和另外49名困难职工及新业态劳动者子女一起,在唐山市总工会主办的“寻迹唐山·护航成长”夏令营里,收获了比阳光更灿烂的记忆。
7月15日清晨,西南交大唐山研究院的茅以升铜像前,孩子们踮脚献上花篮。“这位爷爷设计了钱塘江大桥。”听完讲解,12岁的佳琪立刻掏出笔记本说,“原来我们唐山也有这么厉害的科学家。”在校园里亲手搭建磁悬浮列车时,她和队友互相配合,让模型稳稳悬浮起来。而在开滦矿山公园的老巷道里,煤油灯的微光映着孩子们惊叹的脸。当讲解员说“百年前矿工们就是这样跪着挖煤”时,原本叽叽喳喳的队伍突然安静了,13岁的雨峰悄悄把矿泉水瓶收进背包说:“以后再也不浪费东西了。”
更让孩子们尖叫的是爱飞客航空科普基地的“变身时刻”。换上飞行服的瞬间,一个个小身板立刻挺直了。“推杆要轻,注意仪表盘!”在模拟驾驶时,少卿握着操纵杆的手心沁出细汗,当屏幕显示平稳着陆时,周围响起自发的掌声。曹妃甸寻星岛的7D模拟登月更成了“爆款项目”。戴着眼镜踩在“月球”表面的那一刻,11岁的雨欣突然回头说:“老师,我以后能当真正的宇航员吗?”
白天的行程像打开一本立体书,夜晚的“心灵课堂” 则是温柔的批注。市总工会指导团队以“安全为底线、成长为主线”,将唐山精神感悟与心理赋能深度结合,让“感恩、奋斗、方法、信心”四颗种子在体验中生根:通过精心设计的“破冰仪式”与“感恩引导”活动,帮助孩子们克服表达障碍,学会发现身边人的付出,用温暖的语言表达感谢;“时间胶囊”活动更让人难忘,台灯下孩子们趴在床上写“三年技能目标及助人计划”;最后一晚的汇报晚会上,平时腼腆的孩子像变了个人,勇敢地登台表演节目,在肯定与掌声中收获成长的信心。
从“安全守护”到“种子发芽”:身后的保障藏着“工会妈妈”的大温暖。工会按1:20的师生比配备了专业导师,全员急救培训,随车配备急救包,所有食材留样48小时,住宿楼层导师轮值、双查房,全方位确保孩子们的安全。
如今,夏令营的大巴已经驶回市区,但那些埋下的种子正在发芽——有的孩子开始给父母写感谢信,有的把航天模型摆在书桌前当“座右铭”。正如唐山市总工会工作人员所说:“工会的关怀不会止步于这四天。未来,我们会一直关注你们的成长,为你们的梦想添砖加瓦。也盼着你们长大后,带着这份记忆,为家乡、为社会贡献力量,让爱与温暖一直传递下去。”(记者赵伟龙 通讯员刘程硕)